“农业化学”学术论坛(一)
为促进农业、化学和生命等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也为从事农业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化学与药学院将举办系列“农业化学”学术论坛,论坛(一)详细信息如下,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地点:
银河6163首页北校区理科大楼E211
报告人简介:
李忠,男,汉族,196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华东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主要从事绿色农药创制研究,创制品种“哌虫啶”、“环氧虫啶”获得国家新农药登记许可;获第四届中国农药行业技术创新优秀奖(唯一个人奖项)、第八届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创新贡献奖技术创新奖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创新贡献奖技术创新奖一等奖、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化学会“中化扬农农业化学贡献奖”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973”子课题、科技支撑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等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以通讯作者在J. Agric. Food Chem.、Insect Biochem. Mol. Biol.、Environ. Sci. Techno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5项(授权45项),其中国外发明专利25项(授权20项)。兼任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快报》编委、《农药学学报》编委、《现代农药》副主编。
郭军,男,1974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银河6163首页植保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小麦真菌病害绿色防控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973 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分子机制及持久抗病材料创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45篇。主讲《草地保护学》、《高级植物免疫学》、《植物免疫学研究进展》等课程。荣获教育部国家领军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称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农科院蔬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李文利,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长期从事微生物次级代谢生物合成与分子调控机制研究。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核苷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之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聚酮类化合物及烯二炔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2008年进入美国PPD生物制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2009年以“英才工程第一层次”受聘于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建立了海洋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实验室;2022年受聘于银河6163首页化学与药学院。担任国际权威期刊 Appl. Environ. Microbiol. 、 Microbiol. Spectr. 编委,国内核心期刊《微生物学报》、《中国海洋药物》、《微生物学通报》等编委。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药学分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空间微生物与感染委员会委员,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食药同源发酵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科技部“863”、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近年来,在 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 Angew. Chem. Int. Ed. 、 Trends Biochem. Sci .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3部,授权专利10项(其中1项美国专利)。曾获德国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 2020等奖励。
杨武林,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合成方法驱动的绿色农药创新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J. Agric. Food Chem.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总被引1400余次,H指数为2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曾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人才(2024)、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23)、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春蕾计划(2023)、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018),曾获中国化学会“中化扬农农业化学新秀奖”(2023)、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三等奖(2021,排名第4)。指导学生团队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兼任《New Plant Protection》首届青年编委和《中国医药工业杂志》青年编委。
杨泱泱,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聚焦于微纳流控技术的纳米农药可控连续制备,以及RNA生物农药递送体系的构建开发。
苏昊,女,蒙古族,1996年2月出生,无党派人士。2023年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23年9月进入银河6163首页植物保护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基于类淀粉样蛋白质聚集体的农用化学品减量增效应用研究,目前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Agrochem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获授权日本专利1项、美国专利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主持陕西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1项,2024年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2023年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青年创新人才,2024年入选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人才。获得了陕西省优秀毕业生、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二届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梅特勒托利多第六届“学泰杯”全国高校论文大赛一等奖。2024年受邀担任Nanomaterials期刊特刊“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Protein/Peptide Nanomaterials”客座编辑。
周聪,特聘副研究员。2022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农药学,师从程家高教授和Peter Maienfisch教授,后留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钱旭红院士。主要从事绿色农药创新和AI辅助的农药分子设计研究,以一作或共同一作在J. Agric. Food. Chem.、Pest Manag. Sci.等农药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教委“AI赋能科研项目”。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和上海市农委“春蕾”计划。
付稳,博士,202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导师邵旭升教授;2024年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留校,博后合作导师李忠教授,主要从事绿色农药创制、光调控的农药化学生物学研究。近年来,在J. Agric. Food Chem.、Chin. Chem. Lett.、Adv. Agrochem等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篇,其中中科院1区10篇;获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荣誉。
钱浩,男,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张继文教授),
2015.9-2019.6 本科 银河6163首页化学与药学院
2019.9-2022.6 硕士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022.9- 至今 博士生 银河6163首页化学与药学院
刘鸿翔,男,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张继文教授)
2017.9-2021.6 本科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2021.9-2024.6 硕士 银河6163首页化学与药学院
2024.9- 至今 博士生 银河6163首页化学与药学院